时间:2012-02-15 09:25:33 浏览:2023
文化是一个很抽象而又广泛的概念。简要归纳,所谓文化,就是指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、理念、行为、风俗、习惯、代表人物,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。它是人类生活的反映、活动的记录、历史的积沉,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、理想和愿望,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。
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、改造社会的活动,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着的人。人创造了文化,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。基于此点,平生致力于在中国推广汽车模型文化的董跃生先生认为:单纯的铁、水、油等物质并不具备文化意蕴,但经过卡尔·本茨之类的先贤们刻苦钻研,把它们打造成汽车,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,自然进入到“文化”的范畴。
确实,文化的实质性含义其实就是“人化”或“人类化”,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,适应、利用、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。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,既反映在自然面貌、形态、功能的不断改观,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(生理与心理的、工艺与道德的、自律与律人的)的不断提高和完善。
文化实际上就是人们关注、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。科学技术是人类特别关注并钻研的事物,并形成了广泛、深厚的基础和氛围,那么科学技术便是一种文化;汽车工业是人们努力探寻、钻研科学技术后结出的硕果(汽车的发明,直接受益于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爆发的以蒸汽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),这种特殊的工业产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爱好,在其诞生(1886年)的125年时间中,汽车慢慢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,比如汽车外形的设计、汽车发动机的代际更新、各种形形色色的技术特色、汽车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、不同国家不同的汽车风格、与汽车相关的人文故事等等;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,开始出现仿真的汽车模型,又开始涌现了一批喜欢收藏汽车模型的人,比如中国汽车模型收藏界的元老董跃生先生。
在世界第一台汽车模型诞生(1914年)的97年时间中,汽车模型作为汽车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,除了传承了汽车文化,也开始形成其自身的文化特色,小车模大文化,成为汽车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分支。
董跃生先生有着“中国汽车模型文化推广大使”的美誉,多年来不辞辛苦地致力于推广汽车模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。而这本《汽车模型在中国— 董跃生谈车模收藏》的新书,无疑是他在完成此项使命过程中的重头戏。
正如董跃生先生所言:汽车模型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改变,因为它作为汽车文化的浓缩,凝聚了汽车发展过程中艰辛、曲折和神奇的历程。汽车模型的出现,充实了人们的生活,给人们增添了无尽的乐趣。
汽车工业的历史才一百多年,但它却是工业社会最集中和最杰出的代表,蕴含了极浓重的社会氛围和极丰富的文化内涵。让人目不暇接的汽车工业发展史,自然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文化。而汽车模型,无疑是重现这些优秀的汽车文化的最好的载体。那些人类不断挑战自己、思维和技术日新月异的闪光片断,在一台一台仿真的汽车模型中一一凝聚、重现。
—作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展览部主任